浅议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7/12/28 15:29:43|本文来源: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作者:杨磊|点击数:
凤庆县茶园面积30万亩,13个乡镇都种植茶叶,茶农8万多户,占全县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近年来,茶业产业的比较效益下降,茶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逐年下降,这一传统农业骨干产业,在转型升级方面面临诸多新的课题。
一、凤庆县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内部过度竞争。我县茶叶原料流通、初精制加工生产、茶叶商品经销的同质化经营者、小作坊、企业众多。如滇红集团创制的“中国红”和“经典58”推出,县内企业迅速仿冒,竞相压价。有的企业仅进行初级加工,有的甘愿仅赚取代加工薄利,茶农千家万户自制低质毛茶原料,总体上增加了低质大庄茶比重。多年来行业自治组织没有被扶持建立起来,行业自律和统合功能缺失,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二是政府管理服务没有形成合力。各部门扶持、扶助茶叶产业的资金、项目没有形成产业助推的最大合力。没有与发挥政府管理、调控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与培育有大局意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的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与扶助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成长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与地方茶叶主导品牌创建和茶文化推介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建流于形式。合作社与企业运行“两张皮”,形不成帮助茶农增收的有效依托。众多茶叶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发挥功能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对接有实力、有意愿、利益分配公道合理的企业困难,政府缺乏有效的保障和推动手段。
四是茶园管理水平下滑。主要是由于效益下降,部分茶农管理茶园粗泛,为图省时省力而使用茶叶禁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屡禁不绝。茶叶原料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优质茶园得不到巩固,将对我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二、意见建议
一要完善茶叶产业扶持发展政策。助推建立真正有效的行业自治组织。结合凤庆实际,研究行业自治组织建立后各项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在其外部建立起相配套的政府辅助监管和约束、制裁机制。政府要将分散于多部门的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方面的职能作进一步统筹,配合行业、企业、初制所、专业合作社、茶农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及时议事、有效决策。
二要努力形成政府投入的最大合力。要进一步统筹好政府对茶叶产业的各方面投入,明确投入导向,形成绩效评估和公示机制,杜绝成为“免费午餐”。要重点保障政策顶层设计意图实现、政府必要的管理调控、培育龙头企业和潜力企业、扶助企业家成长、企业财税金融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凤庆滇红茶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需要。
三要助推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重点加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电商平台建设,在遵守行规行约的前提下,方便茶农的原料对接到加工企业,或直接对接到消费市场,最大限度地保障茶农利益。
四要加强茶园基地管理。扎实推进茶叶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逐步建立起强制性、全覆盖的茶叶质量检测和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网络。禁止销售和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