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凤庆

凤庆县勐佑镇人大代表用“三问”答卷书写民生温度

时间:2025/7/14 15:37:31|本文来源:凤庆县勐佑镇? |作者:袁新云|点击数:

 清晨六点,勐佑镇新林村的茶山雾气未散,县人大代表罗绍良已背着工具包走进茶园。他蹲下身,拨开茶树根部的泥土,指尖仔细丈量着新修灌溉渠的渗水深度,这条由他协调资金4万元、村民投工投劳建成的水渠,刚让800多亩老茶园在旱季“喝”上了活水。“群众问我‘水渠啥时通’,我得用脚步丈量承诺。”罗绍良抹了把汗,裤腿上沾着新鲜的泥渍,这是全镇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截止6月份,勐佑镇人大代表以85次进站的脚步、56件民意的回应、16.5万元“桥梁资金”撬动的改变、520个义务工凝结的汗水,依托20个村联络室,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重承诺,深深镌刻进勐佑山乡的每一寸土地。

 一问“您家的难题,代表记在哪儿?”在勐佑镇人大代表联络站,56件群众意见一件一件罗列在清单上。“新田村机耕路塌陷”“岔路村垃圾池不足”“茶农茶叶销售难”……每条意见旁都清晰标注着代表姓名和办结时限。

 镇人大主席赵鸿的民情日记本里,记录着这样一幕:1月4日,驻镇县人大代表陈学锦在勐佑村联络室,被七八个焦虑的来自箐口、下街等小组的群众团团围住。“陈支书,我们箐口、下街、上街几个小组的产业路坍塌,进不去了!”茶农杨金荣拍着大腿叹息。陈学锦当场联系镇人大主席团,又带着村干部直奔现场。如今,他协调的5000元资金已修缮清除坍塌的田间便道,茶农们的三轮车能直接开到地头。“现在早上七点出发,十多分钟就能茶地采茶!”杨金荣掰着手指算,眼角的皱纹笑成了月牙。

 数字无声却有力量。截至6月底,85人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平均每位代表走访12户家庭。在勐佑,代表联络室绝非“摆设”,而是深嵌村寨的“民意中转站”。在勐佑的各村总能看到代表们带着笔记本穿梭田埂,将群众的“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一一记下,揣进心里。

 二问“16.5万资金,能撬起多大变化?”“这笔钱,得花在刀刃上!”杨明庄代表蹲在习谦河防洪堤工地上,卷尺反复测量着石料堆砌的厚度。去年汛期,暴涨的河水冲毁30亩稻田,村民李建云望着浑浊的河水眼睛里透露着数不尽的心酸。杨明庄联合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10万元,更发动123户村民自筹0.57万元、投工投劳200个。“石头缝都灌了水泥,再大的水也冲不垮!”村民范子银安心在河堤旁种上马铃薯,汛期还主动加入巡河队。更让他惊喜的是,代表们用剩余资金在河堤边修了座便民桥,“以前去对岸种地绕10几分钟,现在五分钟就到!”

 资金撬动的,远不止基础设施。在立平村,代表鲁玉杰将协调来的3.5万元产业扶持金变为“滚动基金”,外出学习考察,引进种植热情果,先帮脱贫户鲁红军购入300株热情果、600主鸡蛋果,帮助选地块,指导种植。“代表教我算‘可持续账’,现在我家种植热情果10亩、鸡蛋果20亩,增收有希望了!”鲁红军指着刚栽下的热情果,声音里满是希望。

 三问“520个工日,如何织密民生网络?”“往左挪一点,柴火这些杂物全部清理掉!”,人大代表段亚男正带着中和村村民清扫村组道和清除杂物。这个曾经的“后进村”,如今靠村党总支和村人大代表小组的努力下,建成了远见闻名的云上花海,成了勐佑的“颜值担当”。“段代表带头清除自家道路的柴火杂物,我们哪能落后?”村民杨家发放下镰刀,自豪地展示门前怒放的三角梅,“现在散步,路上垃圾都难找,心情也舒服多了。”

 在危急时刻,520个义务工凝聚的力量更显珍贵。6月24日暴雨夜,勐佑镇突遭特大暴雨,代表们的手机响成一片。“阿里侯吊锅山小组滑坡了!”代表戈玉鲜第一个冲进雨幕,带领应急队用手电光柱划出“生命通道”,连夜安全转移2户11名群众。天亮时,他的胶鞋能倒出水来,却笑着安慰惊魂未定的村民:“有我们在,别怕!”如今,代表们正带领群众继续投工投劳加固滑坡点。“自己动手建的防护网,住着才踏实。”村民李学华扛着铁锹,在泥泞中踩出坚定的脚印。

 夕阳西下,勐佑镇代表联络站的灯光依然明亮。赵鸿整理着新收集的12条意见,一旁笔记本上清晰列出下周计划:“新林村茶叶加工培训”“大寨污水管网勘察”“汛期隐患再排查”……与此同时,结束一天巡查的王罗民掏出手机发出信息:“明天上午九点,联络室开‘茶产业提质会’,记得来提意见。”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勐佑镇的78名镇代表、23名县代表,如同精准运转的“履职时钟”,在山间田埂间刻下为民服务的刻度。当村民在新渠边掬起清泉,在加固的河堤上晾晒金黄的谷穗,在代表调解后释然握手......那无声流淌的暖意与改变,正是对代表履职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解。

录入者:张华开 责任编辑:张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