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区人大 > 镇康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一致的思考

时间:2017/10/27 11:33:42|本文来源:镇康县国土资源局 |作者:伍学云|点击数:

 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富有的财富,力求经济和生态同进步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乃至几百年后的“绿色”时尚追求。要怎么样才能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又能从自然得到更多的财富呢?我们需要妥善处置、利用资源开发“后果”来实现自然馈赠礼物的最大利用价值,从而造福一方人民,为人民谋利。

 一、镇康县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镇康辖区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矿种多样。县域内已发现铅、锌、铁、锡、锑、铜、金、银、钛、汞、石棉、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石膏、硅石、硅灰石、硝、水晶矿、地热等29种矿产。我县主要以铁、铅锌矿为优势矿产,锡矿、石膏为重要矿产。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凤尾、勐堆、勐捧等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矿产资源开发“后果”问题:一是生产矿山主要集中在凤尾境内,造成该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响人居环境,部分珍贵文化逐渐消失,与建成美丽乡村的目标相差甚远;

二是生产矿山、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不高;三是“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整体分割开采的情况仍然存在,资源整合工作任重道远;四是大中型矿山企业比重偏低,限制矿业规模化、节约化、集约化发展;五是矿产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大面积的荒山,空腹山体等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打击,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不便;六是当前镇康尾矿处置只采用了单一的尾矿库填埋形式,由此形成的尾矿库渗漏液,生产废水无组织排放污染河流,严重影响水质的情况,坝体的牢固、稳定程度,坝体表层生态恢复等情况,给附近和下游生产、生活的群众带来的伤害和不便等;七是矿产资源开发遗留下来的生态破坏现状由谁埋单,由谁担责,又由谁来拯救被毁的生态环境。

 (二)水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镇康县水利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河流44条,全长1817.6公里,河网密度0.69km/km2,均属怒江水系河流,全县平均降雨量1614.1mm,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289m3。境内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水源集中,水量丰沛,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6.7万kw,技术可开发量46.69万kw,截止2016年12月底水电装机容量为18.743万kw,2016年发电量60016.9万kw·h,在建水电装机容量19.2万kw,未开发量8.747万kw(其中:已开展前期工作1.76万kw)。从数据上看我们县的水电发展事业是蒸蒸日上的,但是问题也不少。

 一是部分水电站建成后,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故障,而无资金检修促使电站不能正常运行;二是电站在建成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处置问题,一般都是开挖整平一片土地放置或者是寻找天然的沟壑进行填埋等,这些处置方式会破坏原有的生态,摧毁树木,草地,致使土地荒废,降低绿化率,增加荒漠化率;三是现在全县正在整治,大修道路,修路的弃渣就地倾倒在河里,加上雨季自然泥石流的形成,造成下游电站库区淤积严重,致使冲沙闸无法排沙而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四是电站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个难题;五是库区上游和下游的陆生动植物都会受到影响。有的迁徙,有的灭绝;六是拦水坝蓄水发电期间,下游河段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情况,最低的生态保障流量都做不到。促使水生生态环境被破坏,水生动物迁徙或者是数量减少;水生植物藻类种类和数量增加,可能造成富营养化,进一步污染水质;七是库区淹没区、工程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使耕地永久或是临时丧失耕种功能,对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造成很大影响。而下游有可能因为缺水而不得不改变现有产业结构。

 (三)农业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镇康现有总人口18.41万人(农业人口16.1万人);耕地总面积36.54万亩(水田8.29万亩,旱地28.24万亩)。全县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抓项目、建基地、调结构、优产业、扶龙头,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引导发展潜力产业。农业产业建设任重道远,民生保证是重中之重,镇康农业资源开发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县农业龙头企业14个量小质弱,且融资难、要素保障不足、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企业后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次生带困难,同时市场竞争能力弱,带动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产业链短板问题突出;二是农民增收存在制约要素,受市场经济形势影响,全县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放缓,农民就业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三是农业产业品牌极少,未能形成显著品牌效应,对外界的吸引力不足,农业发展硬性环境条件建设欠缺,不具备规模性;四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形成了治理赶不上污染,环境改善跟不上农业发展的现状,促使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化肥、农药、农业固体废弃物等农业污染,加之工业企业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五是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等,使得耕地垦殖指数低,耕地质量不高,耕地贫瘠率不断增加,随之土地被废弃,忽视生态植被恢复促使水土流失率、土地荒漠化加剧;六是镇康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处在高度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步调阶段,容易造成“大锅饭”问题,比如我们种植某种产业,只是盲目的发动种植,并未考虑长远效益,跟风意识较强,有时只注重任务的完成,忽略了时效性和地区差异性。

 (四)文化资源只是走出去的“后果”。

 众所周知我们镇康的“临沧号”列车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往各地,为进一步提高镇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向外界宣传推介镇康的物产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但是收效甚微,来我们镇康投资的,旅游的,带动本地经济增长数据无显著长高趋势。镇康物产丰富,有世界黄金口岸,有中国阿数瑟文化之乡的美名,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很好利用,将是造福地方人民的重要抓手,也为建成美丽乡村提供很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底蕴。

 二、如何利用资源开发“后果”促成美丽乡村建设

 资源开发“后果”的再次利用是尊重自然,坚持资源再生的重大表现。生态在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一把利剑,利用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提高组织保障抓落实。

 按照一个资源“后果”“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实施方案、一套配套政策”的思路,将全县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双组长责任制,联合相关部门形成上下合力、压实责任,共同推动全县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制定符合镇康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常抓长管,保证正常经费投入,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建立推进及考核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重大环境生态问题,明确各推进组的主抓部门和配合部门,对任务落实进行严格考核,确保目标任务高效推进、成绩卓著。

 (二)强化提升招商引资门槛、质量,优化融资环境。

 目前镇康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产业发展环境进一优化,欠缺的就是优质的招商引资项目和较大的融资数额。淘汰现有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落后企业,实施拍卖和并购制,搞活,搞好频临倒闭和长时间闲置企业,链接断裂的资金链。只有引进优质的,有着雄厚实力的企业才能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是基础建设会更加的完善;二是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三是用企业的投入来完成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四是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的成果又能惠及民众,引领壮大旅游产业和加快产业园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多方投入,狠抓生态、资源、产业、文化、旅游等一体化建设。

 坚持“生态与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与旅游、文化与文明、输血与造血”相互贯通、相互作用,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品牌、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体系、市场开拓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企业融资,社会参与支撑生态、经济、乡村旅游产业等经济发展,努力建设成一个具“绿色、和谐、富裕、文明”为一体的县级生态旅游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县级财政采取补奖方式,对生态产业及产业园建设给予扶持。对主体功能区和拓展功能区建设达到国家创建标准和要求;金融部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金融规模,帮助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四)注重“一带一路”契机,聚集融合各方要素抓落实。

 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将镇康的资源发出去,将缅甸的资源引进来,充分发挥环境口岸的功效。目前镇康跟缅甸只涉及农业甘蔗的种植合作项目,还未开发其他合作项目。按照“一产生态化、庄园化,二产绿色化、园区化,三产特色化、高端化”的要求,重点突出开发边境互通两国旅游项目,打造集两国生产、销售、物流、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国际形象,建立和谐、共同发展的中缅合作关系。

 我们致力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洁净镇康”为重点,以“推进脱贫攻坚”为准绳,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所有资源开发“后果”问题,都与生态环境挂钩,都与人居环境挂钩,都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挂钩,那么有效的解决“后果”问题是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让毁坏自然的恶果延续到下一代人,我们要在享受自然给予我们资源的同时懂得回馈保护合理利用自然。

录入者:镇康县人大 责任编辑:镇康县人大